任仲平:向我們時代的行動者緻敬
——寫在“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之際
任仲平
2012年02月28日05: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也許你曾在列車上見過他,老式綠皮車廂裡,一個年輕士兵像乘務員一樣跑上跑下,掃地擦桌子扶老人上下車,讓你在感受溫暖的同時,也渴望把溫暖傳遞給别人;
也許你是在報刊上走進他,他留下的日記裡,一滴水的認知,螺絲釘的體會,向釘子學習的感悟,這些質樸的思考,也曾觸動你探尋人生的意義;
也許你是在銀幕上認識他,不斷變幻的光影中,他對理想信念的堅持與踐行,他對生活對人民的深情與摯愛,讓你收獲感動,也收獲精神的成長;
也許你是在網絡上找到他,數字化的海量資料中,一個形象漸漸生動,一種精神慢慢浮現,被還原了的他雖已不那麼“高大完美”,卻讓你在變動的時代重新審視自己與世界的關系。
雷鋒,一個普通戰士的名字,幾代中國人的共同記憶。自1963年毛澤東主席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已經過了近50個年頭。是什麼原因,使得這個僅僅走過22年的生命,能夠穿越50年中國社會生活的巨大變遷,形塑着億萬中國人的心靈世界?是什麼力量,讓這個年輕士兵的傳奇,曆經一個國家波瀾壯闊的歲月轉換,寫下新中國半個世紀的精神年輪?又是什麼理由,會讓我們今天的時代,依然需要他精神的光耀與弘揚,再次呼喚他平凡而偉大的名字?
(二)“我寫下這兩個字:雷鋒,我是在寫呵,我們階級的,整個新一代的,姓名。”正如詩人賀敬之所言,“雷鋒”二字,并不僅指向一個人,而是整個時代精神的姓名。
在雷鋒的年代,面對翻天覆地的變革,全社會都需要重新找到精神坐标,确立共産主義理想、社會主義信念的現實定位。成立僅10餘年的新中國,面臨内外交困的“艱難時期”,三年饑荒、中蘇論戰、外界封鎖……尤需衆志成城、共渡難關的信念,一心為公、無私奉獻的精神。正因此,承載着新社會價值觀的雷鋒,才能激起最廣泛的共鳴,為年輕共和國提供心靈的動力。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
《雷鋒日記》中這些脍炙人口的詞句,代表了一個嶄新時代的道德向往,呈現出撼動人心的精神力量。作為新生社會主義國家精神建設的成果,雷鋒這個普通戰士身上,熔鑄了一個新型社會制度對思想道德的熱切期望:集體主義的革命精神、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共産主義的堅定信念。
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精神坐标。今天的我們,也許很難理解“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宏大抱負,卻不能不敬重“激情燃燒歲月”的真摯追求。更何況,不管是熱火朝天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還是風雲激蕩的改革開放年代,如果把雷鋒精神誕生以來的這半個世紀看做一個整體,我們會發現,具體的時代環境變了,但我們為之奮鬥的共同理想和目标矢志不渝,我們肩負的崇高使命和責任一以貫之,我們面對的基本國情、主要矛盾未有改變,對于社會主義中國而言,這始終是一個艱辛的探索時代、偉大的變革時代。
在這樣的時代,我們依然需要艱苦創業、積極進取、自強不息、奮力拼搏的奉獻精神,依然需要顧全大局、忠于職守、克己奉公、以國家和集體利益為重的主人翁态度,依然需要相互尊重、助人為樂、誠實守信、和諧融洽的良好社會風尚。而這一切,何嘗不是雷鋒精神所蘊藏的豐富内涵?
(三)翻開共和國的日曆,細細體味那些影響過時代和社會的一個個姓名,我們會發現:雷鋒精神與其說是系于雷鋒一人,不如說是共和國一代代建設者薪火相傳的精神譜系。
如果說夏明翰、方志敏、劉胡蘭這些戰争烽火中挺立的英雄,為新中國繪就信仰的底色,如果說時傳祥、向秀麗、王進喜這些建設年代裡湧現的典型,為新中國構築起精神的高地,那麼,雷鋒正是這一底色上閃耀的奪目亮色、這片高地上飄揚的鮮豔旗幟。而在雷鋒之後,不同時代的“雷鋒”,不斷豐富着這幅精神畫卷——
有人落水,他跳進湖中;隧道塌方,他舍己救人。義務贍養孤寡老人,拒絕親人給的走私手表,即便被稱作“臨時工”也兢兢業業,這是“八十年代新雷鋒”朱伯儒;
“辛苦我一人,方便千萬家”,面對6000多戶居民水電維修、房屋養護需求,一幹20多年,笑着婉拒酬謝、耐心接受挑剔,這是上世紀90年代上海裡弄中的“新時代雷鋒”徐虎;
16年裡捐出12萬元,相當于全部收入的1/3;20年間獻血6萬毫升,是他身體血液的10多倍;開微博宣傳雷鋒精神,“粉絲”達到620多萬,這是我們身邊可感可觸的“當代雷鋒”郭明義……
有人曾斷言“雷鋒精神過時了”。從雷鋒的時代至今,新中國經曆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曆史轉折。時代場景發生的巨大變化,深刻地影響一個民族的道德取向和精神建構,但在不同曆史時期,那些與雷鋒具有同樣精神内核的人們,依然把社會的價值呼喚、時代的道德理想,以全新的形式賦予“雷鋒”,讓雷鋒精神從來就不是一種凝固僵化的道德教條,而是一個與時俱進的精神标杆。
從雷鋒精神時代化的進程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50年來,雷鋒從未離開,他一直就在時代前進的行列之中;50年來,雷鋒精神從未停頓,它就在社會變革的意識深處。每當社會出現不良風氣時,人們就用“雷鋒叔叔不在了”表達強烈的憂患;每當社會風氣健康文明時,人們會用“雷鋒叔叔又回來了”表示由衷的贊歎。如同一個磁場,雷鋒精神把那些體現民族特質、順應時代潮流的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價值取向和精神風貌納入其中,在不斷豐富、不斷完善甚至吐故納新中發揚光大。正是在一代又一代“雷鋒”傳棒接力的道路上,中華民族的精神力量抵達了一個又一個時代高點。
一個隻有22年短暫生命的普通共産黨員,能夠赢得億萬人民如此崇高和長久的敬意;一個普通的戰士所表現的高貴品質,能夠激勵幾代人的健康成長;一個群衆性的活動,能夠在幾十年曆史進程中延續不斷,影響我們時代的社會風尚,本身就證明,雷鋒精神對于我們這個民族和社會具有不可替代的意義,已經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重要象征。
(四)這是一種怎樣的象征?
50年來,他曾被塑造成完美的無産階級戰士,也曾被還原為騎摩托車、戴瑞士表、穿皮夾克的時尚青年。這樣一個年輕戰士,沒有什麼力挽狂瀾的偉業,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壯舉,不曾堵過槍眼,不曾攔過驚馬……但他真誠、善良、友愛,以幫助别人為快樂,以奉獻社會為幸福。他用短暫的一生,回答了植根于人生本質的永恒追問:“怎樣做人、為誰活着”。
馬克思說過:人是人類曆史的前提和産物,既是曆史的劇作者,又是曆史的劇中人。雷鋒所提出的人生命題,是他所處時代的“特殊劇情”,更是人類生存與發展必須面對的“普遍劇情”。雷鋒精神的價值,不僅在于他給出了“為人民服務”、“助人為樂”、“當好螺絲釘”等人生答案,更在于他以“一輩子做好事”的行動與思考,提出的人生課題:
人生在世,如何處理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的短暫生命旅程,如何創造出無限的價值?個體的生命意義,如何在時代發展的偉大曆程中彰顯?這是雷鋒精神背後永恒的“雷鋒命題”,也是今天我們重新走向雷鋒時必須面對的“人生哲學”。
作為一個堅定的共産黨員,他為我們計算出“自我與他人”的公約數。搶着駕駛車體高大、操作困難的推土機,忘了病痛在路過的工地上推起運磚小車……雷鋒說,“一滴水隻有放進大海裡才能永遠不幹”,一個人如果能讓個體價值與社會價值融為一體,就會有最寶貴的歸屬感,也才能釋放最強大的力量。
作為一個年輕的生命,他為我們澄清了“有限與無限”的辯證法。這是雷鋒最深入人心的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生命有限,但生命的寬度、廣度與深度,卻可突破一己,雷鋒用短暫的生命完成了從有限到永恒的旅程。
作為一個普通的士兵,他為我們标定了“平凡與偉大”的坐标系。可能隻是幫助一個帶孩子的乘客找到座位,可能隻是給戰友的父親寄去20元錢,平凡之中蘊藏偉大,細微之處方顯精神。雷鋒的一生揭示了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價值路徑:偉大出于平凡,人皆可為聖賢。
自我與他人,有限與無限,平凡與偉大。無論時空如何變化,這些決定人類向前發展的基本要素沒有變,這些人類所必須面對的人生命題沒有變,對這些命題給出完美答案的追求沒有變。這就是為什麼,半個世紀以來總有人一次次被雷鋒打動,他的精神因此能超越時空、穿越時代;這就是為什麼,21世紀的我們面對這個小個子戰士的燦爛笑容,依然要經曆精神的洗禮與心靈的拷問。
(五)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道德困惑。工業革命的滾滾車輪碾碎歐洲傳統的信仰和價值,讓狄更斯感歎“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20世紀初,美國經濟進入“鍍金時代”,也面臨貪污腐敗盛行乃至整個社會的道德崩壞、精神危機。
而我們同樣身處一個大轉型的時代。這個時代既有徐本禹清澈的眼神,也有郭美美空虛的手袋;既有“最美媽媽”用雙臂托舉的精神之花,也有彭宇訴訟引發的道德迷思。
當交換成為很多人的存在哲學,一切似乎都可以打上價簽、上架銷售,一切似乎都應該掂量輕重、計較短長,“理性經濟人”幾乎成為唯一的物種。有人斷言,雷鋒早從社會上消失,換算成明碼标價的各種服務。
當冷漠成為很多人的人生面具,意義和價值在懷疑中消解,行動與實踐在質問中延宕。扶起跌倒老人會不會反被誣陷撞人?愛心捐助會不會反被貪污挪用?在鋼筋水泥的現代社會中,有人感歎雷鋒若在也寸步難行。
值得深思的是,即便在這種普遍的道德焦慮中,對雷鋒的呼喚也從未停止。
2003年“二十世紀中國十大文化偶像”評選,雷鋒位列第八;2010年“新中國100位感動中國人物”評選,雷鋒高票當選;《學雷鋒》網絡遊戲風行一時,時尚明星熒幕再現雷鋒音容事迹……
一邊是對雷鋒的疏離、懷疑甚至解構,另一邊卻是對雷鋒的認同、呼喚乃至回歸。這樣的矛盾,正凸顯我們時代的道德困惑:在洶湧的商品浪潮中,社會如何找到一種核心的價值?在多元的社會思潮裡,個人如何構造一種心靈的支撐?在物欲的誘惑侵蝕下,時代如何喚回一種實踐的德行?
(六)“人類生存于各種社會關系之中,正是通過為他人的服務,才真正體現自身的價值。社會越向現代化發展,對人的這種要求就越強烈。”
跻身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并繼續快速發展的當代中國,社會生活發生着前所未有的變革。從理念單一到價值多元,從“單位人”到“社會人”,從“熟人社會”到“陌生人社會”,在變動的時代,如何堅決遏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侵蝕,如何重新定位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如何創造人生價值、體現生命意義,是擺在每一個中國人面前更為嚴峻的時代課題。
從改革開放之初,“人生之路為何越走越窄”的“潘曉之問”引發全國範圍的集體反思,到上世紀90年代“人文精神大讨論”傳遞知識分子的精神焦慮,再到今天的“小悅悅事件”喚起全體國民的痛切思考,在建構物質世界的激昂樂章中,我們也一直在尋找精神之歌的主旋律。
正是在這樣的探尋中,雷鋒精神再次顯示它的意義和價值。道德從本質上來說是主體人格提升的内在要求。雷鋒精神産生于社會主義建設的火熱實踐中,符合時代進步的潮流;雷鋒精神與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相一緻,體現了共産黨員的特殊品格;雷鋒精神繼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優良傳統,體現了偉大的民族精神。人們需要以這種“精神原型”為内核,為全速前進的中國,構建一個精神家園;為深刻轉型的社會,尋找一種心靈動力。正因此,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深入開展學雷鋒活動”,有着強烈的時代意義,也有着深厚的民意基礎。這是樹立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方法,是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必要一環,更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有效支撐。
(七)對于今天的社會來說,“雷鋒”代表了什麼?雷鋒精神意味着什麼?“雷鋒命題”需要怎樣的答案?
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崇高理想和堅定信念;服務人民、助人為樂的奉獻精神;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的敬業精神;銳意進取、自強不息的創新精神;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創業精神。
這正是今天雷鋒精神的價值内核,也是在傳承與發展中凝聚的時代共識。在一個文明的現代社會,一個公民需要以精神信仰作為人生燈塔,需要助人為樂、勤儉節約的社會公德,需要敬業創新的職業道德。從這個意義上說,雷鋒精神就是公民精神,雷鋒為全社會提供了鮮活的公民道德樣本。
我們需要秉持公民精神,正如雷鋒一樣,他不會袖手旁觀社會的發展,而是積極參與這一進程;他會在人們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而不是權衡再三退避三舍;他會把奉獻視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而不是事不關己高高挂起;他會對他人保持誠信、友愛甚至謙卑,而不是見利忘義損人利己。
一個社會需要以共同價值來凝聚,雷鋒精神所蘊含的公民意識,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内容。這種精神,包含着一個國家公民所具有的責任意識、參與意識、人文關愛和家國情懷。正因此,胡錦濤總書記曾深刻指出:“雷鋒精神對于我們這個民族和社會過去具有、現在仍然具有重大價值和時代意義。”
(八)1962年8月10日,雷鋒寫下人生最後一篇日記:“今後,我要更加熱愛人民和尊敬人民,永遠做群衆的小學生,做人民的勤務員。”
50年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用行動,續寫這本厚重的“雷鋒日記”,彙聚成蕩氣回腸的“中國精神”,那個在部隊營房前不幸倒下的身影從未走出一個民族的精神視線——
他就在六盤山下武警某部一連官兵們幾十年如一日“學雷鋒”的奉獻中,他就在北京東四七條小學孩子們19年不避寒暑義務服務的堅持裡,他就在長江邊大學生們接力救人搭成的人鍊中,他就在白方禮老人艱難蹬行的“支教三輪”上,他就在陳賢妹面對無助孩子“救人最重要”的一閃念,他就在“最帥警察”挺身接住墜橋青年的一瞬間。
一個時代不能沒有自己的道德勇氣,感謝我們時代的行動者,他們為雷鋒闡釋的“自我與他人”增添了時代的溫度。這個時代,有放棄“體面工作”幫助麻風病康複者的大學生司占傑,有離開大城市自籌資金開辦鄉村圖書館的年輕白領李英強,汶川地震後10多萬志願者馳援災區,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上百萬青年人熱情服務……價值、奉獻,這些标志着人類精神高度的詞彙,依然吸引着高貴的心靈向着這一方向前行。
一個時代不能沒有自己的道德價值,感謝我們時代的行動者,他們把雷鋒描繪的“有限與無限”光大出生命的力量。當上不起學的孩子在希望工程的救助中看到知識改變命運的曙光,當西部偏遠山村的小學教室内響起支教者的愛心合唱,當青島募捐冊上成千上萬的“微塵”奏響道德樂章……公民精神在實踐中凸現了價值,雷鋒精神在踐行中豐富和升華。
一個時代不能沒有自己的道德坐标,感謝我們時代的行動者,他們将雷鋒注解的“平凡與偉大”演繹出嶄新的内涵。草原醫生王萬青40多年風雪行醫寫下敬業的詩篇,退休幹部楊善洲22年染綠荒丘印證信念的厚度,大山深處郵遞員王順友用孤獨的長征丈量責任的距離……這些普通人身上敬業奉獻的精神,既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精神追求的至高境界。
讓抱怨者努力去改變,讓迷茫者盡力去探尋,讓批判者勉力去建設。正是我們時代的行動者,赓續了雷鋒的精神,塑造了社會價值的内核,賦予了時代前行的信心。以雷鋒之名,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者,做社會主義道德規範的實踐者,做良好社會風尚的創造者,這是每個人應有的理想和追求。
讓信仰天空更遼闊,讓精神畫卷更絢爛,讓心靈追求更高遠。作為道德建設的重要責任人,黨員領導幹部更應率先垂範,身體力行,更加自覺地追随雷鋒的腳步,在利益分化、價值多元的時代,争當價值标杆、發揮示範作用。以雷鋒之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展現先進分子道德覺悟,張揚共産黨人理想信念,這是黨員幹部必須承擔的責任與使命。
(九)也許,你擠在上下班地鐵的人潮中,不願與他人視線相接;也許,你算計着住房的貸款、孩子的學費,無暇顧及更多的感受;也許,你關上窗鎖上門駐守高樓,難以看到左鄰右舍的笑臉……
即便這樣,雷鋒的召喚也會在我們内心深處回響。他鼓勵我們追求更飽滿的意義,引領我們走進更豐盈的人生,并把砝碼添加在我們價值天平上屬于精神的那一端,提示我們回答好生命的考題。
不需要多麼宏大的意旨,你所站立的那個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所抵達的那個地方,正是你的家園。這是你可以做的——
走進打工子弟學校教孩子們唱一首簡單的歌,敲開公益組織的大門填一張志願者表格,或者隻是給滿身泥水擠上公共汽車的農民工一個溫暖笑臉,甚至隻是微博尋人、網上捐物的一次順手轉發。舉手之間,你靠近了那個偉大的靈魂。
“如果你要告訴我們什麼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揚那最美麗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為未來人類的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更美麗?我想問你,為未來帶來了什麼?”
向我們時代的行動者緻敬——而他可能就是你。